首页 中文 ENG SEARCH
 
 
公司简介
业务范围
新闻中心
下载中心
招贤纳士及培训计划
联系我们
 
《财富管理》9月刊, 专访基强联行创始人 陈基强 "基强联行:做房地产界的摩根士丹利"
2014-10-08 11:13:42

基强联行:

做房地产界的摩根士丹利

——专访基强联行创始人 陈基强

文/王奇

这是一个房地产业与金融资本紧密结合的时代。陈基强说,资本力量的强与弱、善用资本能力的高与低将决定房地产企业在未来市场格局中的地位,基强联行要打造国际资本和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桥梁”,成为中国房地产界的摩根士丹利。

一个大雨天的下午,本刊记者走进位于上海嘉里中心的基强联行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奖项和奖杯,大大小小超过20个。坐在创始人陈基强的对面,迎面而来的是激情与活力。他更喜欢别人叫他英文名字Stanley,显得更加亲切自然。在陈基强略显沧桑的脸上透露出成熟与稳健,昭示着这个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与基调。接下来的对话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在听一场激情澎拜的演讲。

年少好学 勇于创业

陈基强年少好学,16岁时就独自一人从香港到美国求学,是一名文化交流学生。在美国的那些年,他发现真正主导政治和经济的,是那些来自金融业和地产界的富人,那时候IT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陈基强一路读到硕士,然后在美林证券实习,主要工作就是卖金融产品给中国客户,虽然佣金很高但他觉得意义不大。

1991年,他回到香港,加盟戴德梁行,当时还叫梁振英测量师行,就此开启一个跨时代的房地产业务之路。1994年来中国大陆,在北京的戴德梁行做首代。

陈基强回忆,那个年代香港来大陆的人还很少,因为看准了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房地产业必将迎来黄金时代。当时戴德梁行建立了全国最大最多的分支机构,陈基强在建国门外大街的中粮广场负责招租,包括成功帮助建设银行总行国际部从燕京饭店搬迁到中粮广场,当时他已成为戴德梁行中薪酬较高的员工。

1997年陈基强来到上海,利用自己超强的商业头脑和社交关系,先后促成了梅龙镇广场、香港广场和招商局大厦等多个大项目。尔后2002年他为戴德梁行创立住宅品牌“泛城”,三年就打平了戴德梁行中介业务收入的业绩。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也或许是家族遗传,陈基强骨子里就有一种创业基因。同年开始他在上海创业,根据中文名字陈基强,取名基强联行,欲打造一家百家老店。

基强联行:房地产+投行模式

经过一番筹划,基强联行决定拷贝摩根士丹利的地产业务模式,做房地产投行服务。具体业务包括:房地产项目资金管理、房地产投资中介、房地产结构融资及私募基金、投资研究及顾问、房地产资产管理等等。

作为国际资金和国内房地产业的桥梁,基强联行致力于引入海外资金参与中国房地产业的建设,拓展业务内容,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是可行的。基强联行成立至今已超过十年,最高峰全国有6家分支机构,成功促成投资项目总额近500亿元人民币。

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公司刚创立之初,就和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合作上海卢湾区永业公寓项目,这也是第一个把大投行雷曼兄弟引进中国的房地产直投项目。由基强联行担任顾问,将永业公寓50%的权益卖给摩根士丹利和雷曼兄弟,仅此一项就为后者带来丰厚利润。

此外,基强联行还为花旗集团、瑞士信贷、泰国正大集团等国际财团和国际资金进入中国牵线搭桥。陈基强表示,从2005年到2008年,公司做了很多大项目,但遭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基强联行几经波折,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削减开支。直到2011年前后,公司业绩才得到稳步回升,去年已经完成投资交易额43亿元人民币,预计2014年可促成的投资项目总额将达到50亿,公司目前员工接近100人。

基强联行还和国内诸多大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包括上海地产集团、上海世博集团、杭州城投和和记黄埔等。另外,基强联行还和光大会展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光大基强,光大会展在上海做的地产项目,多数都由基强联行担任顾问。

这些大项目的完成,主要得益于基强联行背后强大的顾问团队,陈基强认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是顶尖的领军人才,公司的顾问团队由副董事总经理陈詠东博士带领。陈博士尤其擅长于海外基金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被誉为此领域的引领者之一;

其次是稳定的团队,公司的人才培养计划非常完善,每年利用一个暑假,接受香港顶级大学学生及部分上海优秀大学生,以美国MBA的要求准则进行训练,抽选3- 4位优秀学生进入公司做一年兼职并最后选取1-2位留用公司。

最后,顶尖的领军人才和稳定的团队也需要外部刺激。基强联行与这些合作方建立深厚关系后,开始拓展到房地产以外的项目,这其中包括著名的“2006年花旗集团收购广发银行”,也是由基强联行来担任独立顾问,当时这一收购算是中国的十大收购事件之一。

看好海外地产投资

基于强大的顾问团队,基强联行对中国房地产企业投资海外市场做了持续多年的研究。据统计,2012 年全年中国企业海外房地产投资额只有40亿美元(已交割数据,下同);2013年全年为150亿美元,增长了三倍多;而到201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房地产投资交易就达到了371.32亿美元,仅上半年就比2013年一年增长了近三倍。

从投资标的来看,商业地产(包括办公楼、酒店、零售物业、工业地产和商业综合体)以及住宅(包括住宅和住宅综合体)仍最受中国企业青睐。另外,赌场也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新宠,包括蓝鼎国际、新华联和绿地都有投资。2013年,在商业房地产细分市场中,办公楼市场继续成为中国海外商业房地产投资者的首选资产类别,占总交易额的85%。据统计,海外投资租金回报率为5%~9%,每年房产升值率为10%。

从投资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四个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其中英国和美国市场吸引了最多中国投资者,而伦敦和纽约也成为全球吸引中国资本最多的城市。

为什么呈现这种分布?陈基强认为,主要有两个目的:留学和移民。中国父母或者家族企业的计划是分散资产,因此投资方向多根据子女而定。美国留学生最多,其次是英国和澳洲,加拿大主要以投资零散住宅为主,成群结队投资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中国在澳大利亚投资呈现大幅上涨趋势,在澳大利亚投资的中国房企,仍以华人为主要目标,其中澳大利亚地产开发商30%的资金来源于中国,而美国来源于中国的资金大约占13%。

陈基强分析,虽然2014年商业地产投资仍然占200多亿,但这个趋势已经发生改变,与前两年最大的不同在于,很多房地产商开始专注投资海外住宅项目。

中资房地产企业在海外投资住宅项目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绿地集团为代表,投资方向与华人所在区域紧密相连,他们的口号就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绿地。2014年上半年绿地集团敲定了410亿元人民币的海外投资计划,是目前中国房企出海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另一种就是专业地产开发商万科,采取和当地开发商合作的模式。比如说在美国和铁狮门合作开发住宅项目。铁狮门是世界一流的房地产业开发商、运营商及基金管理公司,擅长开发并与管理密切结合的房地产企业。可以说,万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做地产住宅开发,这是一种非常稳妥的模式。

给海外地产投资的“三点建议”

陈基强认为,中国企业投资海外房地产市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不能照搬国内模式,一定要联系当地市场,否则必将自己束缚在局部市场里。同时也不要过度依赖当地华人的投资购买需求,而应该要把目标客户扩大到当地人,比如当年香港开发商进入大陆市场,虽然也很成功,但却无法和万科、万达等大陆企业相比,这也是因为照搬香港模式无法做到大众化;

其次,必须做到对自身业务有帮助性。比如像万达,以并购为主,投资为辅的方法,结合旅游、文化、名胜地产等,把与万达相关的优势业务作为策略并将其在当地放大。

最后中国房地产企业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向国外学习如何做商业地产,如何做房地产金融,一个很好的案例是万科和铁狮门的合作项目,它既可以卖给华人,又可以卖给当地人,市场空间巨大。

  而对广大投资者来说,陈基强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投资海外房地产,一定要投资写字楼。因为全世界对于写字楼的定义是一样的,对于写字楼的管理及市场规范也是一样的,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物业,但各个国家对住宅的定义与要求却大不相同;二是不能一味追求价格,一定要选择国际上知名的城市,比如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法兰克福,亚洲的东京、新加坡与香港,一方面我们对这些城市更熟悉,另一方面这些知名城市不再是单一客户,风险更低。

谈到基强联行的未来愿景,陈基强说,要把基强联行做成房地产界的摩根士丹利,真正把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大投行,不仅仅是房地产业务,也包括PE投资、并购重组等。当前公司正在帮助墨西哥政府进行基础建设投资,如水务与能源。总体来说,公司将走向一条多元化发展之路,以早日实现国际大投行的目标。

--2014.09 财富管理 WEALTH


Copyright © 2002-2024  基强联行投资管理顾问(上海)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8002971号
[ Powered by Shj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