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 ENG SEARCH
 
 
公司简介
业务范围
新闻中心
下载中心
招贤纳士及培训计划
联系我们
 
《沪港经济杂志》12月专题报道|香港精神落户黄浦江畔—在沪港商访谈录
2014-12-10 11:28:08

香港精神落户黄浦江畔

——在沪港商访谈录

文 龚芷葳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企业家在上海辛勤耕耘,推动上海经济成长,可谓功不可没。近日,本刊记者在外滩罗斯福公馆,邂逅一群在沪工作的卓越港商,他们有着共同的标签——香港商会(上海)成员。面对面的口述实录,展现了在沪港人的香港精神。


迟来了十年

张伟恩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常务副行长,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会长,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副会长、外资银行专委会主任以及长沙政协委员。

你是什么时候来上海的?

张伟恩:2005年,迄今快十年了。

说说这十年来,东亚银行在内地最大的变化?

张伟恩: 2007年3月,东亚银行成了第一批获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在内地设立的外资法人银行。子银行名为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中国),在上海浦东设立总部,并于2007年4月2日正式开业。以前,外资银行不能全面做人民币业务,自从成立了法人银行,我们的业务有很大的突破,可以全方位做人民币业务,2007年我们在中国只有28家网点,到现在已经有127个网点。

速度很快。这十年来,你自己有什么变化?

张伟恩:我最早来上海时,是东亚银行上海分行行长。现在我是法人银行的常务副行长,主管全中国的分支网点,新开的差不多100家网点,我都要一家家去看——从西北的乌鲁木齐到东北的哈尔滨,从西南的昆明到南边的深圳。

这十年来,你最关注内地哪一种经济潮流?

张伟恩:大家都关注互联网金融。

这方面,东亚银行决定怎么做呢?

张伟恩:东亚银行很早已经开拓新业务,一直以来都很愿意投资新业务产品,比如最近正在发展的“指尖银行”。

在上海发展,最大感受是什么?

张伟恩:上海很迷人,有很多机遇。2005年来上海时,浦东陆家嘴高楼大厦并不多,现在只要三四个月没来浦东,景象就不一样了。我们在陆家嘴也买了一栋大楼——东亚银行金融大厦。

很多人都说,香港有点担心上海的崛起?

张伟恩:可能是。其实,上海不单是中国的上海,也是世界的上海。你看,随着城市的发展,内地越来越多有能力的人、有钱的人、有知识的人都汇聚于此,其他省市不少优秀的企业家都把家移到上海,把公司总部也搬到上海。

能不能说上海是你的第二故乡?

张伟恩:当然可以了。其实,我也算是上海人——爸爸是常州人,妈妈是宁波人——在香港人的眼里,都是上海人。上海让我感到很亲切,唯一可惜的是来上海晚了。

如果提早十年来上海,你会怎么样?

张伟恩:哈哈,我可能都不用工作了——一切都会发展得更好、更快。

你是香港商会(上海)的会长,商会的事情,占你工作的比重大不大?

张伟恩:商会是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希望能够充当港人和内地沟通的桥梁,能和本地的政府官员,和香港政府官员传递在沪港商的诉求。其实,现在沪港两地的互动很厉害,互动多过竞争。每天有几十班飞机,很多人上午来沪,和好朋友吃个饭,晚上回港,真的很方便。

商会在沪港两地起了重要的作用,据说梁特首也经常来。

张伟恩:梁特首是香港商会的赞助人,商会为进一步加强作为会员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今年4月商会邀请到了梁振英特首、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先生以及立法会议员出席香港商会(上海)的欢迎午宴,与在沪港商港人面对对面的交流、沟通、了解在沪港人的生活和营商环境,分享对两地发展的意见。有300多位在沪港人和他当面交流。现在,上海差不多有20万港人。我希望商会继续发挥平台作用,让会员从质到量都更上一层楼。


中国式管理

李剑锋

瑞安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副总监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首席副会长

你的国语很不错哦!

李剑锋:哪里哪里!我们这一代过来做事的香港人,没有学过bpmf,后来看电影、跟同事学,普通话还是说不准,总带着广东腔。

你是什么时候到上海的?

李剑锋:1996年。上海那个时候跟今天不一样,浦东只有东方明珠,延安路高架还在修,浦东机场还没有。

一晃已经18年了,上海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李剑锋:2000年左右,上海开始出现很大的变化,城市建设、人文文化——当年只有成都路高架西面是最繁荣的,后来东面有香港的开发商进驻了,出现了瑞安广场、新世界大厦、时代广场、新天地……真正是天翻地覆。

怎么评价过去一年你的工作?

李剑锋:挺满意。公司的很多事都做到了,自己也有了一些改变——注重健康。过去都是埋头苦干,但现在发现,人到一定年纪,如果想破例做一些事情,一定要把运动、锻炼放在前面,没有健康体魄,很多事做不成。我现在喜欢疾走,还有就是打乒乓。

你觉得当下最主要的经济潮流是什么?

李剑锋:是网络,这方面变化很大。两年之前,我们还用手机发短信,现在都用微信了。从前买东西一定是去实体店,现在今天网上下单,明天货就送到了。两个人一起吃饭,吃了1000元,支付宝拿出来一扫就行了。从前哪里有人想到这个事情?

你自己也参与到潮流中了?

李剑锋:当然了,我是很in的。

在上海这么多年,改变了你什么?

李剑锋:我们这一代港商,在香港是用西方人的思路管理公司,来了内地以后慢慢习惯用中国文化去管理。区别在哪里?西方人管理,只有黑白是非;中国式管理,不谈黑白,都是灰——浅灰、深灰。这很有效,用非黑即白的管理方法,管得住行为,管不住心;用中国方式,管住心,行为自会起变化。举个例子,用前者的方式,管得住准时上下班,但当中做什么,就管不了;中国式管理呢?出差回来,买个巧克力给员工,问问家里小孩在哪里读书,员工就很开心,之后不用管他上下班,就会拼命工作。这就是我20年来的一大改变,开始从人情世故上考虑事情。

这个转变过程,你痛苦吗?

李剑锋:不能说痛苦,开始是不懂,懂了之后觉得这个方法更有效。

你对生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李剑锋:很简单,喝很好的红酒我喜欢,去茶餐厅吃饭我喜欢,路边的面摊吃碗面我也喜欢——人要有变化才会有乐趣。

是不是觉得上海非常像香港?

李剑锋:没有,它比香港变化大,这里是体现生活很好的地方。很多同事从香港来,我的第一个要求是,进公司后不看香港报纸,不看香港电视,完全融入本地生活,看这里的电视,和同事去街边吃饭。

说说你最重要的人生准则?

李剑锋:忠诚。没有这条准则是没法生活的。

说说你即将要做的事?

李剑锋:我想去西藏。我觉得,现在不去以后更没胆量去,最好跟太太一起去。到70岁的时候,回忆一下,看看相片,会很满意的。

你对自己满意吗?

李剑锋:满意。没有一个可以打满分的人生,人总有一些遗憾。遇到事情,多想好的一面,自然就会开心。我从香港到内地,看到中国起了这么大变化,我也作出贡献了,将来跟孙子说这栋楼是我造的,多开心呀!人要知足,如果你天天和李嘉诚比,永远不开心。


紧跟e潮流

叶世荣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北区主管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副会长

你到上海多久了?

叶世荣:今年2月份才调来上海,之前一直在深圳、广州。

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中国内地?

叶世荣:最早是1992年,在深圳待了一年多就回了香港。2000年再来深圳,负责开设在深圳的分行,2005年我去了省会广州,在那边一直工作到2014年。前后加起来在内地有15年了。

评价一下你2014年的感受?

叶世荣:首先一个是激动,之前在华南十几年,已经适应了那儿的方方面面,要放弃一切到上海,确实不容易,内心也是蛮激动的。同时,也觉得挺幸运:感谢公司给我这个了解内地不同区域的机会,而且香港商会是个很好的平台,晚间没事可以找商会的朋友聚餐聊天,有助我尽快了解上海,对生意也有帮助。

说说你即将要做的事情?

叶世荣:打球,我喜欢打高尔夫。刚来上海的半年挺忙,到处跑,也不熟悉环境,打球的时间不多,最近一两个月慢慢适应了。商会定期有球赛,我终于有机会与好朋友一起运动了。

你最重要的处事原则是什么?

叶世荣:对朋友诚实、坦诚以及团队精神、合作和信任,这是所有交往的基础。

你觉得当下最重要的潮流是什么?

叶世荣:是e平台。在人人沉浸于互联网的时代,每家银行都在研究怎么去融入互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

你对这个潮流是乐观还是悲观?

叶世荣:当然乐观了。。现在,我家里的老人已经在用智能电话,在用微信与人联系。老老少少都融入了e 平台,潮流只有前进,无法后退。

内地有没有改变你什么?

叶世荣:我认为自己已经是内地人了。我的工作圈子,大都是内地人。在上海,虽然还不能听懂上海话,但并不妨碍我和上海朋友交往。我的上海朋友很多,见面吃饭都说普通话。

2015年你的心愿是什么?

叶世荣:我希望内地和香港的发展越来越好。十四大提出的依法治国,这股潮流不可阻挡。我本来要移民美国的,现在已经放弃了绿卡。我在这里发展挺好的,决定全心全意在内地发展。

希望上海成为你的第二故乡。

叶世荣:我很适应上海的生活,越来越融入进来了,阿拉就要成为上海宁了。


未来充满机遇

钟永喜

香港贸易发展局华东华中首席代表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副会长兼秘书长

你到上海很久了?

钟永喜:六年。

上海有没有改变你什么?

钟永喜:这里有很多朋友,也算是一种改变吧。

对上海有什么感觉?

钟永喜:上海是个发展越来越好的城市,各行各业有很多香港朋友在这里,贸发局会帮香港朋友推介品牌。

评价一下2014年你的工作?

钟永喜:很充实、很有成果的一年。今年整个贸发局,包括华东地区的上海及周边省份,帮助不少民企透过香港走向国际市场,并且推动香港服务业到内地发展。这几年,很多内地企业升级转型,香港的专业服务机构可以成为合作伙伴。比如内地很多出口加工企业,开始推广走上品牌之路,香港专业人才就会帮助他们;香港还有完善的金融平台,对内地企业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怎么看2015年?

钟永喜:2015年,很多产业在调整、在转型,包括很多城市在内,原来的优势要保存好,还要面对不同的挑战。我们的自贸区试验成果出来了,但是下一步可能有更多自贸区出现,如何保持和进一步发挥固有的优势,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总之,2015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

你的处世原则是什么?

钟永喜:做事要认真,大家多赢合作。


“阿拉上海宁”

陈宝金

瑞典爱生雅公司(得宝纸巾)大中华区副总裁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副会长兼兼英姿荟召集人

你到上海很久了?

陈宝金 : 我在1994年开始频繁出差上海及内地多个城市,自1998年起定居上海已十多年了,家人都在上海工作或上学。

上海改变了你什么?

陈宝金:哈哈,“阿拉上海宁”! 我现在回香港,我的老同学取笑我带有上海口音的广东话。

内地的工作空间比香港大,市场层次多元,文化背景不一,更需要真诚包容,不断学习。我在老公司达能集团18年,有幸在不同类型的子公司、合资公司工作,有机会构筑不同的商业模式,打造不同的品牌,推出多个成功产品。内地市场发展迅速,营商环境比较复杂,时刻要积极主动,不惧挑战,用好奇心、创新心保持正能量,机会一定在前方。

评价一下2014年你自己的业绩?

宝金: 今年是特别的一年,对个人来说有很多新的尝试,涉足更多的领域,也是丰收的一年。工作上,加入了瑞典上市的SCA公司,在品牌、销售团队及渠道上都有突破,销量都是高双位数的增长。同时也为商会开辟了一个女性的平台-英姿荟,好几个创新活动,行政厨房,ExecutiveCoaching, 舞蹈班等都得到好评如潮。

2015年你的心愿是什么?

陈宝金:希望公司继续取得突破性的业绩增长,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选择,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希望商会有更多女性会员加入,为在沪港人提供一个相识商汇、双赢又愉悦的平台。也希望家人身体健康,每天开开心心。


上海是福地

齐约翰

上海霸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副会长

来上海多久了?

齐约翰:17年,1997年以后就在上海长住。

对上海有什么感觉?

齐约翰:很好。其实,我太太、我爸爸都是上海人,只是我在香港出生。在上海生活和香港没什么区别,而且,个人发展空间比香港大。上海是香港人来内地的首选,是福地。

你觉得,这两个城市其实差不多了?

齐约翰:硬件上差不多,软件的话,比如人才,有些专业上海比香港好,当然,有些人还有很不好的习惯,不过,这么多年已经改变很多了。

评价一下2014年你的工作。

齐约翰:蛮不错,事业比以往更进一步,公司参与了迪士尼项目,这是一个较好的开始。希望在人际网络方面能有更进一步拓展,社会在发展,人际关系是不能缺少的。

对生活的要求是什么?

齐约翰:家里开开心心,工作顺顺利利。


有生之年献给上海

黄有权

飞翱(上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集团主席及行政总裁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副会长

来上海多久了?

黄有权:第一次来上海是1986年。那时候,改革开放还刚刚开始。上海给我的感觉是一颗还未被打磨的“明珠”。后来,我经常往返于上海和香港,如今,我已经把总部迁至上海。这28年的时间,我见证了上海的巨大变化,上海已成为世界上最璀璨的明珠。

上海改变了你什么?

黄有权:我亲历了改革开放,亲眼目睹了中国内地的发展,我越发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情。我愿意将我有生之年都奉献给上海。

评价一下2014年自己的业绩。

黄有权:飞翱是一家专业的呼叫中心外包及电子商务代运营的企业,从目前的业绩来看,我们的业务是稳健发展的,我们历经多年研究的电商软件系统正被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所以我对今年的业绩还是比较满意的。

2015年的心愿是什么?

黄有权:上海正在转型升级,我们公司也在转型升级,尤其是在开拓电子商务软件、大数据分析等领域。我希望可以提升公司的新增值外包服务。向技术含量更高的科技领域发展,帮助客户在了解自己客户需求和增加营收方面做得更好。


无愧今生

陈詠东(基东)

基强联行投资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国际部董事总经理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理事

你是什么时候到上海的?

陈詠东:2002年。之前,我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

适应这个城市吗?

陈詠东:以前把自己当过客——我想,每个香港高管都有过这样的心态,现在已经是作为新上海人生活了,有上海情结了。沪港两地虽有差别,但我们从小在商业文化中长大的,来到上海非常适应。

你在香港商会出了很多力,请评价一下商会2014年的工作。

陈詠东:2014年商会有很大的改变,配合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我们一群会员走进奉贤、闵行、黄浦区,跟区委书记对话,分享经济运作经验——不同区域有不同定位,应在自贸区产业链中选择不同角度,发挥自己的能量。

2015年,商会的愿望是?

陈詠东:现在全国已经在八九个城市有香港商会,希望香港商会(上海)可以延伸到更多的经济群体,带商家去各地考察投资,更希望带一些好的企业走出国门,分享更多的国际化经验。

你个人的处事原则是什么?

陈詠东:志比天高,终生学习,刻苦锻炼,丰富人生。

说一条你付出大代价才换来的人生教训?

陈詠东:我2009年生了癌症,经过手术化疗,疗养三年,才恢复健康。我觉得,钱权名利都不重要,因为在手术室里,我发现这些都不属于你。我做完治疗,就想推动做一些事情,到时候上天招呼我去,我都无愧今生,因为我对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他们的话

周渭贤

大昌行集团华东区人力资源及行政总经理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理事

在上海多久了?

周渭贤:三年。

有没有让自己感到很high的事情发生啊?

周渭贤:现在的接触面比香港广多了,有很多朋友,有比香港多很多的聚会,上海这个城市很open。

你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周渭贤:过得开心。我很喜欢打高尔夫球,是商会高尔夫球的领队,有很多乐趣在里面。


许文智

上海恺宸电脑网络有限公司 IT销售经理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理事

到上海多久了?

许文智:1999年来上海的。

2014年你的成就是什么?

许文智:公司的业务上了轨道,还有一些比如IT、有机肥等充满正能量的业务在筹备中。

2014年你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

许文智:坚持我的信仰——爱上帝。

2015年你的心愿是什么?

许文智: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情。


秦治民

虹桥天地总经理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理事

你到上海多久?

秦治民:我是1997年来的,其中有四年在重庆。我父母也是上海人,我的根在上海。

说说2014年最开心的事。

秦治民:我孩子来上海念书,可以天天见到他。

2014年你的成就是什么?

秦治民:我是做房地产的,在这么困难的市场下还能够做出一点成绩,挺满足。

2015年你的心愿是什么?

秦治民:天下太平,香港太平。而自己,希望能做喜欢的事情——我打工25年了,现在要开创自己的事业。


林展霆

普华永道咨询(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合伙人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理事

在上海多久了?

林展霆:我是2000年来的。

上海改变了你什么?

林展霆:上海给我很多机会,在香港,机会没那么多。

在2014年,你这个行业有没有发生很重要的事情?

林展霆:我是金融行业的,上海又是国际金融中心,我们和上海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公司发展也越来越大。

评价一下你2014年的成绩?

林展霆:我对工作还是很满意的,但是下班时间越来越晚,和朋友聊天时间越来越短。在上海,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越来越紧张。

这个节奏和香港一样?

林展霆:快接近了,比我14年前来的时候快了很多,再过几年应该会超过。

你的生活准则是什么?

林展霆:我一直都对别人好,我相信别人也会对我好。

麦耀文

万顺昌集团有限公司地产部董事总经理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理事

你是什么时候到上海的?

麦耀文:我6月份刚来,来了差不多五个月。

来上海感觉怎么样?

麦耀文:上海有国际大都市的风范,对我来讲没有什么要适应的,这里像香港、伦敦、纽约一样,多元化,环境也不错。我喜欢上海。

你在上海也是做房地产?

麦耀文:是的。做投资,收购一些旧房然后改建,发掘价值潜力。

2015年你的心愿是什么?

麦耀文:我希望可以把以往的经验带来,也希望沪港关系可以更密切。

你的处世哲学是什么?

麦耀文:凡事要做到最好,对自己和公司都有个交代。


张艳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行长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理事

胡敬雯

国泰及港龙航空公司华东地区经理(首席代表)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理事

两位,到上海多久了?

张艳:八年。

胡敬雯:我三年。

对上海什么感觉?

张艳:很有活力、很国际化,帅哥和美女也很多。

评价一下2014年你们工作的大环境?

张艳:经济形势比较复杂,企业经营比较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

胡敬雯:今年港龙国泰开了淘宝店、微信平台,明年会增加飞波士顿、苏黎世、曼彻斯特的新航线。

说说2015年的个人心愿?

胡敬雯:国泰民安,不要发生太多烦心事。

张艳:希望中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好。


欧浩佳

长江实业(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理事

你到上海多久了?上海有没有改变你什么?

欧浩佳:差不多八年了。开始习惯上海的生活。

开心吗?

欧浩佳:开心。做生意的环境比其他省份开放。

你满意2014年吗?

欧浩佳:满意。希望公司的业务发展更好。


周学文

时尚生活策划顾问(上海)有限公司 副总裁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副会长兼中小企事务召集人

杨瑞锟

孖士打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 合伙人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理事兼法律事务

两位在上海多久了?

周学文:我在1997年的时候开始介入中国市场的开拓与发展,并于2003年起正式在上海工作与生活,迄今已积累了近15年的沪港两地互动之经验。

杨瑞锟:我在上海生活工作已经超过十多年了。

对上海的感觉是怎样的?

周学文:我是从事开发与运营商业地产的,公司经营的项目包括上海8号桥。这么多年上海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对我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杨瑞锟:我从事律师职业包括处理雇佣、企业融资、外国投资及房地产相关的业务已经二十多年了。上海很进步、很时尚、很精彩,有种海纳百川的包容。

想对沪港两地的朋友说点什么?

周学文:很荣幸能为沪港人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希望和大家能共同在中国市场谱写成功之华彩乐章。

杨瑞锟:衷心祝愿沪港两地的互动和发展愈来愈好,一帆风顺。各位香港的朋友如果到上海有法律上的问题,欢迎来找我。


汪学之

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总经理

你怎么看香港商会?

汪学之:在我眼中,香港商会就是一个大家庭,有共同爱好的、有共同理想的、有共同话题的人在一起,彼此更多的是情谊。在这个大家庭里,可以众志成城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基强联行投资管理( 中国)有限公司 Stanley & Partners 中国领先的房地产投融资专家

中国总部:上海南京西路1515号嘉里中心7 楼邮编: 200040

China HQ:7/F Kerry Center, 1515 West Nan Jing Rd Shanghai 2000040,PRC

电话: (8621)62897733

传真: (8621)62897722

Tel: (8621)62897733 Fax: (8621)62897722

关注基强联行官方微信,获取更多资讯。

官方微信号:Stanleypartners

Copyright © 2002-2024  基强联行投资管理顾问(上海)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8002971号
[ Powered by Shjos ]